为什么自私的人,更容易当领导?
01
自私的人更容易当领导?
斯坦福商学院、凯洛格管理学院和卡内基美隆大学联合开展过一个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测试和领导力有关的人格类型。
实验中,每个被试者都分到价值20美元的十个赌博筹码,他们可以选择保留这些筹码,也可以选择将其送出,成为小组的集体财产。
送出这些筹码时,他们要么帮助了同组的成员,要么既帮助了本组同时也攻击了另一个小组。
不出所料,那些给出筹码最多的人获得了相对更多的尊重和爱戴。
但实验结束后,在需要与另一个小组竞争的情境下,研究者们让实验参与者选择自己组的领导,令人震惊的结果发生了!
得票最多的竟然是那些在实验中表现出自私并有伤害他人意愿的参与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该研究的发起人之一、凯洛格管理学院教授罗伯特·利文斯顿给出了一个反常识的研究发现:“作为人类,我们天生倾向于服从支配。”
他解释说:“自私让人看起来更具支配性,而人们倾向于将支配性和领导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竞争环境下。”
利文斯顿博士指出,除非选举的是一个温和的组织(如行业协会或慈善组织)的领导,否则人们往往支持那些因为自私而看起来更有支配性的人。
斯坦福商学院、凯洛格管理学院和卡内基美隆大学的这项研究,完美地解释了为何职场上那些不受欢迎的自私鬼,却更容易当上领导的原因。
既然自私的人在职场上更容易当领导,那我们是否应该让自己变得更自私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02
什么是自私?
在探讨有没有必要变得更自私前,我们先来确定下什么是“自私”。
我们谈的自私,可以分为主观的自私意识和客观的自私行为两种。
▼1、主观的自私意识
主观的自私意识是指“让自己变得更好、要得更多”的想法。
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意识,只要我们是人,就肯定会有这样的意识。
哪怕是提倡无欲无求的佛家得道高僧,脑子里也不可避免时不时地冒出各种各样自私的念头,只是高僧修炼得好,将这些念头摁下来了,没有转化成外部行动。
因此,主观的自私意识在本文不作为“自私”看待。
▼2、客观的自私行为
客观的自私行为,是一个人外在显露出的行为。
按自私程度由低到高,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舍己利人、利己利人、损人利己。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舍己利人怎么也算是自私行为呢?
事实上,绝对的无私行为是不存在的,所有的无私都是相对的。
比如,包庇子女的父母,在亲子关系中是无私的,但对社会则是自私的;在战场上舍己报国是无私的,但对其它国家和民族则是自私的。
好在咱们这次不需要为这种高深的哲学问题而头痛,因为这种舍己利人的行为不在我们讨论的“自私”范畴内。
利己利人(或至少做到利己不损人)是第二种自私行为,这也是很多人为“自私”做开脱时最喜欢开的药方:自私是可以的,只要不伤害别人就行,如果能有利于别人就更好了。
这其实是一种发生概率很低的理想状态,自私之所以会在道德层面上被谴责,核心问题就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时候就是会损害他人利益的。
你想,连舍己利人都会损害到他人,又哪来这么多的利己利人或利己不损人的行为呢?
最后一种自私行为是损人利己,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自私”范畴,也是所谓领导力(支配力)感觉的主要来源。
03
自私为何不可避免?
利己损人的自私行为,在古今中外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主流道德上都是被谴责的。
但很不幸的是,无论是从人的生物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来看,自私都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会在人类社会永久存在。
▼1、自私的自然属性
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指出,人们生来是自私的。
连所有在生物个体角度看来明显是利他行为的例子(比如父母牺牲自己的生命护住孩子),均是基因自私的结果。
基因的最高追求就是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概率,以确保在演化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扩展,从这个追求出发,基因必然会驱动生物个体做出自私的行为。
▼2、自私的社会属性
相较于人类的欲望来说,人类的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哪怕将全地球的资源只给一个人,也无法完全满足他个人的欲望。
因此,人类社会的最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对各种稀缺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就会发生利己损人的情况。
比如,在你和别人都很饿的情况下,让你负责分粥,你是会给自己多分点,还是会给别人多分点呢?
市场经济相较于计划经济更有效,其本质也就是放大了人的自私,结果它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竟然比压抑自私的计划经济表现得更好。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尖锐地指出,“国富”的人性动力,正是不超越法律的“自私自利”。
既然自私行为在人类社会不可避免,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探索下自私的得与失。
04
自私的得
之所以人人都自私,原因在于自私确实能带来很大的获益。
最主要的获益有下面两点:
▼1、相对更富裕
自私的出发点是充分维护和争取个人的利益,因此自私的人拥有的财富往往会更多一些。
根据心理学家、社会科学家达彻尔•凯尔特纳在《社会阶层中的文化:社会领域中资源和等级的交会》一文中的研究显示,富人们往往“更没有同情心,更不会为他人着想,而且往往变得更自私”。
他说富人们有一种“利己主义思想”,会更多地为自己着想;而那些没这么有钱的人,则更富有同情心,更可能帮助别人。
他说:“我们已完成的12项独立研究,对所有能想到的移情方式、各种社会行为进行了衡量,并对同情心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更能做成事
自私的人在做事时更注重结果导向,因为达不成结果个人就会蒙受损失,这是自私的人非常难以接受的。
特别是在带领团队接受挑战时,自私的领导者往往更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因有两点:
1)自私的领导者在驱使他人做事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不会担心损害了团队成员的个人利益后怎么办。
比如,他不会担心天天逼你加班到晚上两三点,你身体垮了怎么办;他更关心的是,你是不是将他布置的任务给完成了。
2)他人便宜占多了后,更懂人性的弱点,也更善用管理技巧了。
比如,自私的管理者更懂撒谎的技巧,知道如何给下属打鸡血。
英国特许管理机构(CharteredManagementInstitute)在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的管理人员为求得晋升机会而撒谎,而职员中这一比例只有13%。
调查报告说,英国有100万名管理人员“以他们认为不道德的方式工作”,而他们则以“工作需要或升职需要”来自圆其说。
05
自私的失
既然自私能让人更富裕,又更能做成事,为何古今中外的所有民族都在道德上谴责自私呢?
原因也很简单,一个人人都自私的民族一定会很快崩溃。
自私在获得种种好处的同时,也让一个人失去了很多。
▼1、相对孤独
哪怕是自私的人,也更愿意跟相对慷慨的人交往,而不是跟同样自私的人交往。
因为如果对方也是自私的人的话,一是很难占到对方便宜,二是对方还会反过来占自己便宜。
因此,自私的人朋友相对会更少,能交心排忧的朋友就更少了。
▼2、占不了大便宜
自私确实能让一个人占到更多便宜,但这些便宜都是“小便宜”。
一个自私的人是很难占到如贵人相助这样的“大便宜”的,因为极少有贵人愿意提携一个对他自私的人。
职场里,不同层级的领导中自私者所占的比例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中低层领导中,自私的人比例高;高层领导中,相对无私的人比例更高(注:这是我前几年从一份很权威的书籍里看到的研究结论,但这次怎么都找不到这本书了,以后再补出处)。
原因很简单,得不到更高领导的提携、得不到下属的全力支持,一个人是很难走上高层领导职位的,而这两项都是爱占便宜的自私者难以得到的。
▼3、抗风险能力差
自私的人因为过于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最终交往的人都是以利相交的,一旦落难时,很少有人愿意吃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他。
因此,相对“一方有难、八方来助”的人来说,自私的人抗风险能力会更差,因为很可能“一方”都不会来助,甚至有可能陷入“一旦落难、八方来赞”的悲凉境地。
06
如何正确地自私
自私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自私也有其得与失。
那作为我们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自私呢?或者更准确地来说,我们自己应该如何正确地自私呢?
我的建议是:从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定位出发来决定。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如果你的物质感大于道德感
如果相较于别人对你人品和道德的低评价,你更在意自己是不是有更多的钱、更好的物质享受、更大的权力,那么选择偏自私一点,你更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最近最著名的自私人物代表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历史上有名的自私鬼有威尼斯商人、葛朗台等。
在吝啬鬼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
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
“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虽然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这么写是为了讽刺葛朗台,但如果葛朗台自己也能发声的话,我相信他会说“我很幸福哇。啥?你说你怎么看我?你怎么看关我屁事!”
▼2、如果你的道德感大于物质感
如果赚了某些钱,你觉得脏,良心不安;如果看到一个可怜人,你有救助他的同情心;如果相较于花天酒地的醉生梦死,你更欣赏宁可清贫也不当官的陶渊明,那么就说明你的道德感大于物质感。
从你个人的幸福感出发,你就可以相对不那么自私,更无私一点。
虽然有些崇尚个人自由主义的文章,会将这样的行为贬低为“老好人”、“迂腐”,鼓吹要为自己而活,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注: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崇尚个人自由主义的人,又很爱干预别人的自由意志),但自家人知自家事,如果你觉得道德上的无私让你快乐,去做就是了。
至于那些鼓吹个人自由主义的人怎么看,关他屁事!
▼3、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
无论你是物质感大于道德感,还是道德感大于物质感,如果你不满足于小富即安,而是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更要偏重于无私了,至少表面上要装得无私。
因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追随你,而一个行为自私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追随的。
07
小结
自私不可避免,这是人的生物本性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
不仅如此,自私还会让一个人更富有,让一个人更容易在职场当上领导。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竞相去比谁更自私,自私在有其得的同时也有所失。
自私确实容易占小便宜,但占不了大便宜,有时甚至会吃大亏,丢掉自己本该有的更好机会。也就是俗话说的小聪明与大智慧的区别。
因此,如果你没有自私的道德负担、立足于小富即安,那么自私会让你活得不错。
但如果你有着道德上的自我要求,那适当压抑自私、做些奉献,你会更幸福,毕竟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人都只想追逐钱和权。
事实上,如果你想追逐更多的钱和权,你也必须适当压抑自私、扩大格局,至少表面上要装得如此,这样才能实现更大的抱负。
自私的人更容易当领导?
斯坦福商学院、凯洛格管理学院和卡内基美隆大学联合开展过一个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测试和领导力有关的人格类型。
实验中,每个被试者都分到价值20美元的十个赌博筹码,他们可以选择保留这些筹码,也可以选择将其送出,成为小组的集体财产。
送出这些筹码时,他们要么帮助了同组的成员,要么既帮助了本组同时也攻击了另一个小组。
不出所料,那些给出筹码最多的人获得了相对更多的尊重和爱戴。
但实验结束后,在需要与另一个小组竞争的情境下,研究者们让实验参与者选择自己组的领导,令人震惊的结果发生了!
得票最多的竟然是那些在实验中表现出自私并有伤害他人意愿的参与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该研究的发起人之一、凯洛格管理学院教授罗伯特·利文斯顿给出了一个反常识的研究发现:“作为人类,我们天生倾向于服从支配。”
他解释说:“自私让人看起来更具支配性,而人们倾向于将支配性和领导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竞争环境下。”
利文斯顿博士指出,除非选举的是一个温和的组织(如行业协会或慈善组织)的领导,否则人们往往支持那些因为自私而看起来更有支配性的人。
斯坦福商学院、凯洛格管理学院和卡内基美隆大学的这项研究,完美地解释了为何职场上那些不受欢迎的自私鬼,却更容易当上领导的原因。
既然自私的人在职场上更容易当领导,那我们是否应该让自己变得更自私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02
什么是自私?
在探讨有没有必要变得更自私前,我们先来确定下什么是“自私”。
我们谈的自私,可以分为主观的自私意识和客观的自私行为两种。
▼1、主观的自私意识
主观的自私意识是指“让自己变得更好、要得更多”的想法。
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意识,只要我们是人,就肯定会有这样的意识。
哪怕是提倡无欲无求的佛家得道高僧,脑子里也不可避免时不时地冒出各种各样自私的念头,只是高僧修炼得好,将这些念头摁下来了,没有转化成外部行动。
因此,主观的自私意识在本文不作为“自私”看待。
▼2、客观的自私行为
客观的自私行为,是一个人外在显露出的行为。
按自私程度由低到高,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舍己利人、利己利人、损人利己。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舍己利人怎么也算是自私行为呢?
事实上,绝对的无私行为是不存在的,所有的无私都是相对的。
比如,包庇子女的父母,在亲子关系中是无私的,但对社会则是自私的;在战场上舍己报国是无私的,但对其它国家和民族则是自私的。
好在咱们这次不需要为这种高深的哲学问题而头痛,因为这种舍己利人的行为不在我们讨论的“自私”范畴内。
利己利人(或至少做到利己不损人)是第二种自私行为,这也是很多人为“自私”做开脱时最喜欢开的药方:自私是可以的,只要不伤害别人就行,如果能有利于别人就更好了。
这其实是一种发生概率很低的理想状态,自私之所以会在道德层面上被谴责,核心问题就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时候就是会损害他人利益的。
你想,连舍己利人都会损害到他人,又哪来这么多的利己利人或利己不损人的行为呢?
最后一种自私行为是损人利己,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自私”范畴,也是所谓领导力(支配力)感觉的主要来源。
03
自私为何不可避免?
利己损人的自私行为,在古今中外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主流道德上都是被谴责的。
但很不幸的是,无论是从人的生物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来看,自私都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会在人类社会永久存在。
▼1、自私的自然属性
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指出,人们生来是自私的。
连所有在生物个体角度看来明显是利他行为的例子(比如父母牺牲自己的生命护住孩子),均是基因自私的结果。
基因的最高追求就是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概率,以确保在演化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扩展,从这个追求出发,基因必然会驱动生物个体做出自私的行为。
▼2、自私的社会属性
相较于人类的欲望来说,人类的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哪怕将全地球的资源只给一个人,也无法完全满足他个人的欲望。
因此,人类社会的最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对各种稀缺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就会发生利己损人的情况。
比如,在你和别人都很饿的情况下,让你负责分粥,你是会给自己多分点,还是会给别人多分点呢?
市场经济相较于计划经济更有效,其本质也就是放大了人的自私,结果它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竟然比压抑自私的计划经济表现得更好。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尖锐地指出,“国富”的人性动力,正是不超越法律的“自私自利”。
既然自私行为在人类社会不可避免,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探索下自私的得与失。
04
自私的得
之所以人人都自私,原因在于自私确实能带来很大的获益。
最主要的获益有下面两点:
▼1、相对更富裕
自私的出发点是充分维护和争取个人的利益,因此自私的人拥有的财富往往会更多一些。
根据心理学家、社会科学家达彻尔•凯尔特纳在《社会阶层中的文化:社会领域中资源和等级的交会》一文中的研究显示,富人们往往“更没有同情心,更不会为他人着想,而且往往变得更自私”。
他说富人们有一种“利己主义思想”,会更多地为自己着想;而那些没这么有钱的人,则更富有同情心,更可能帮助别人。
他说:“我们已完成的12项独立研究,对所有能想到的移情方式、各种社会行为进行了衡量,并对同情心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更能做成事
自私的人在做事时更注重结果导向,因为达不成结果个人就会蒙受损失,这是自私的人非常难以接受的。
特别是在带领团队接受挑战时,自私的领导者往往更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因有两点:
1)自私的领导者在驱使他人做事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不会担心损害了团队成员的个人利益后怎么办。
比如,他不会担心天天逼你加班到晚上两三点,你身体垮了怎么办;他更关心的是,你是不是将他布置的任务给完成了。
2)他人便宜占多了后,更懂人性的弱点,也更善用管理技巧了。
比如,自私的管理者更懂撒谎的技巧,知道如何给下属打鸡血。
英国特许管理机构(CharteredManagementInstitute)在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的管理人员为求得晋升机会而撒谎,而职员中这一比例只有13%。
调查报告说,英国有100万名管理人员“以他们认为不道德的方式工作”,而他们则以“工作需要或升职需要”来自圆其说。
05
自私的失
既然自私能让人更富裕,又更能做成事,为何古今中外的所有民族都在道德上谴责自私呢?
原因也很简单,一个人人都自私的民族一定会很快崩溃。
自私在获得种种好处的同时,也让一个人失去了很多。
▼1、相对孤独
哪怕是自私的人,也更愿意跟相对慷慨的人交往,而不是跟同样自私的人交往。
因为如果对方也是自私的人的话,一是很难占到对方便宜,二是对方还会反过来占自己便宜。
因此,自私的人朋友相对会更少,能交心排忧的朋友就更少了。
▼2、占不了大便宜
自私确实能让一个人占到更多便宜,但这些便宜都是“小便宜”。
一个自私的人是很难占到如贵人相助这样的“大便宜”的,因为极少有贵人愿意提携一个对他自私的人。
职场里,不同层级的领导中自私者所占的比例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中低层领导中,自私的人比例高;高层领导中,相对无私的人比例更高(注:这是我前几年从一份很权威的书籍里看到的研究结论,但这次怎么都找不到这本书了,以后再补出处)。
原因很简单,得不到更高领导的提携、得不到下属的全力支持,一个人是很难走上高层领导职位的,而这两项都是爱占便宜的自私者难以得到的。
▼3、抗风险能力差
自私的人因为过于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最终交往的人都是以利相交的,一旦落难时,很少有人愿意吃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他。
因此,相对“一方有难、八方来助”的人来说,自私的人抗风险能力会更差,因为很可能“一方”都不会来助,甚至有可能陷入“一旦落难、八方来赞”的悲凉境地。
06
如何正确地自私
自私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自私也有其得与失。
那作为我们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自私呢?或者更准确地来说,我们自己应该如何正确地自私呢?
我的建议是:从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定位出发来决定。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如果你的物质感大于道德感
如果相较于别人对你人品和道德的低评价,你更在意自己是不是有更多的钱、更好的物质享受、更大的权力,那么选择偏自私一点,你更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最近最著名的自私人物代表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历史上有名的自私鬼有威尼斯商人、葛朗台等。
在吝啬鬼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
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
“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虽然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这么写是为了讽刺葛朗台,但如果葛朗台自己也能发声的话,我相信他会说“我很幸福哇。啥?你说你怎么看我?你怎么看关我屁事!”
▼2、如果你的道德感大于物质感
如果赚了某些钱,你觉得脏,良心不安;如果看到一个可怜人,你有救助他的同情心;如果相较于花天酒地的醉生梦死,你更欣赏宁可清贫也不当官的陶渊明,那么就说明你的道德感大于物质感。
从你个人的幸福感出发,你就可以相对不那么自私,更无私一点。
虽然有些崇尚个人自由主义的文章,会将这样的行为贬低为“老好人”、“迂腐”,鼓吹要为自己而活,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注: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崇尚个人自由主义的人,又很爱干预别人的自由意志),但自家人知自家事,如果你觉得道德上的无私让你快乐,去做就是了。
至于那些鼓吹个人自由主义的人怎么看,关他屁事!
▼3、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
无论你是物质感大于道德感,还是道德感大于物质感,如果你不满足于小富即安,而是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更要偏重于无私了,至少表面上要装得无私。
因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追随你,而一个行为自私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追随的。
07
小结
自私不可避免,这是人的生物本性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
不仅如此,自私还会让一个人更富有,让一个人更容易在职场当上领导。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竞相去比谁更自私,自私在有其得的同时也有所失。
自私确实容易占小便宜,但占不了大便宜,有时甚至会吃大亏,丢掉自己本该有的更好机会。也就是俗话说的小聪明与大智慧的区别。
因此,如果你没有自私的道德负担、立足于小富即安,那么自私会让你活得不错。
但如果你有着道德上的自我要求,那适当压抑自私、做些奉献,你会更幸福,毕竟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人都只想追逐钱和权。
事实上,如果你想追逐更多的钱和权,你也必须适当压抑自私、扩大格局,至少表面上要装得如此,这样才能实现更大的抱负。
上一条:
给员工的18种加薪法
下一条:
建议对996工作制进行监管,保护劳动者